四渡赤水旅游攻略探索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
红军长征期间的四渡赤水
据史料记载红军四渡赤水共毙伤俘敌22122人其中毙3376人,伤7677人,俘11069人其中12987人为民团其中毙伤5322人所以消灭正规军仅9135人,红军伤亡失踪19987人,其中牺牲13234人。
不断创造战机,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,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,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。而美国作家哈里森·索尔兹伯里写到:长征是无与伦比的。而四渡赤水又是“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”。
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开始,到陕甘革命根据地(亦称陕甘苏区)结束。
长征时的险恶环境——山高路险,人烟稀少,缺医少药,断粮欠饷, 皑皑雪山,无边草地,大渡河横,泸定索桥, 湘江乌江,赤水沙江。
红军四渡赤水的资料
1、飞夺泸定桥的故事: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,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,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,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。
2、强渡大渡河:1935年5月24日-25日。意义: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,能否渡过河去,是中国革命的关键。渡过大渡河,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,鼓足了勇气,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3、三渡、四渡赤水,向南突破乌江天险,调动并摆脱敌人。我军遵义大捷后,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,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,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。南守北攻,围歼我军于遵义、鸭溪这一狭窄地区。
4、四渡赤水第一渡在土城。遵义会议后,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《渡江作战计划》,拟定: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、土城附近地域后,分3路纵队由宜(宾)泸(州)间的蓝田坝、大渡口、江安一线北渡长江。
建在一块巨石上,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丙安,在此拉开四渡赤水序幕
从土城一渡赤水,所以说在丙安古镇就是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的地方。红色的丙安让游客不远万里的来观摩欣赏,怀念伟大的红军。
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就在这里,因此这里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。
因为四渡赤水的英雄事迹,赤水河也有着“英雄河”的名号。在赤水河中部,有一个古镇值得聊聊,那就是被称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丙安古镇。
在贵州赤水的群山峡谷中,滔滔的赤水河畔,有个丙安古镇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这里,欣赏了这琳珑精巧、古朴沧桑的古镇风采。古镇建在赤水河边陡峭的危岩之上,背倚青山,三面环水。
丙安古镇是位于赤水的一座古城,其实说到赤水想必大家都有所熟悉,就是当年毛主席率部队,四渡赤水,这座古镇就在当时发生这件事件的地方,让我们看下这段历史的发生地丙安古镇。
用简短的话介绍四渡赤水的过程,不要复制的哦,谢谢
1、四渡赤水纪念馆的面积 四渡赤水纪念馆占地面积7710平方米,建筑面积3695平方米,建筑风格为黔北民居。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,系统地展示了“四渡赤水、出奇制胜”的战争史。
2、牺牲480人,伤1000余人。(《中国土地革命战争》。如果按之前计划攻打打鼓新场(今金沙县城),很可能全军覆没,最起码也是伤亡惨重。四渡赤水、巧度金沙江,这些事件中双方伤亡人员都不大。希望对你有帮助,谢谢。
3、年3月下旬,红军四渡赤水、南渡乌江后,毛泽东等决定取道云南北上四川。为了将滇军调离云南,中央红军主力前锋逼近贵阳,吓坏了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,蒋急调包括滇军在内的各路国民党军来贵阳“保驾”。
4、敌人弃甲丢烟枪:在乌江天险红军打垮了守军,渡过去,又重新渡江回来。红军佯攻兵临贵阳,又虚晃一枪突然逼向昆明城。这一路打得敌人抛弃了盔甲,丢下了烟枪逃跑了。于是我军乘胜追击。
四渡赤水的意义
四渡赤水的意义:这次战役,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,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、黔、滇边境的计划,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,从被动走向主动,从失败走向胜利。
三渡、四渡赤水,向南突破乌江天险,调动并摆脱敌人。意义: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,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,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,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。
四渡赤水之战,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。在这次作战中,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,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,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,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,调动和迷惑敌人。
中革军委决定,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,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、土城地区集中。此时,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。
四渡赤水之战,根据情况的变化,巧妙地穿插于重兵集团之间,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,调动和迷感敌人,创造战机,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敌军,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,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。
问题一:四渡赤水的意思 四渡赤水之战,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。